市場調查公司艾瑞咨詢發布的《2012-2013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為2.3萬億元,同比增長31.5%,占整體進出口貿易額的9.5%。報告還預測,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持續高速發展,在中國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大,到2016年將會達到18.5%,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6.4萬億元。
這不能怪消費者們不愛國,任何一款Coach包包國內的專柜價要比美國零售價整整高出一倍以上,而入境關稅也不過區區10%左右;而國內隨便一個國際知名品牌的衣服,鞋子,比如說Levis,國內零售價上百上千毫不稀奇,而美國專柜價也不過區區60美金折合人民幣不過300人民幣出頭;而別提國內讓消費者對質量問題惶恐不安的母嬰食品類產品了。
根據最新的一些海外購物的監測數據來看,海淘一族們“用錢包投票”的選擇已經實質性的開始沖擊到國內傳統零售體系,尤其是傳統進口零售領域。據淘寶全球購的統計數據,去年海外代購,海淘一族一共貢獻了大約近300億的消費,這還沒包括眾多出國旅游,委托朋友帶回的購物消費,而一號店進口母嬰館銷售額自去年以來已經因為其眾多媽媽客戶選擇海淘而導致銷量不振。
“假設你能用300人民幣從美國直購直郵一件Levis牛仔褲到手,那怕是半個月到手,也沒人關心國內一條同樣價格凡客誠品的工裝褲是不是能夠今天下單明天到貨”,國內首家海外直購電商平臺洋碼頭創始人曾碧波形象的解釋,“國內外零售流通效率和流通成本差異太大了,而傳統進口零售行業里既得利益者們更多的是利用高進入門檻實施歧視性定價,賺取了大量不合理利潤。”
不過海淘看上去很美,從國外網站下單付款,自己在國外找一個轉運服務公司郵寄回國到手,可能耐心等半個月到手雖然慢點,價格可是實實在在的比國內便宜一大截。而洋碼頭并不認為海淘代購是一個可以持續規模化發展的商業模式,也無法給國內零售領域形成實質性的挑戰.“你需要至少了解英文,你還需要自己尋找一家國際物流公司轉運回國,完了好不容易飄洋過海到手發現買錯了或者商家發錯了你基本只能自己吃進,因為國外的商家并不知道是賣到中國消費者手里了,沒有辦法給你提供售后退換貨服務的。”沉浸海外網購行業多年的曾碧波指出。
和近年來風生水起的海外代購,海淘轉運最大不同的地方是,洋碼頭在海外拓展國外小型零售商,入駐其洋碼頭電商平臺, 海外零售商可以接近海外零售價的價格直接向中國的消費者進行在線銷售。“中國的顧客可以通過我們網站直接購買海外零售商的產品,海外零售商直接國際配送郵寄到國內消費者手里,并執行和其本土市場一樣的售后服務標準。我們簡稱[海外直購直郵],有別于‘代購’和‘海淘’,我們不向消費者收取任何代購費,消費者也不需要煩心任何國際物流轉運問題,更加可以享受和國外消費者一樣的售后服務。”
中國很多產品,即便是中國生產的,其國內零售價格也遠高國外,這其中其實關稅并非主要因素,碧波指出,整個流通環節的營業稅,增值稅,代理商、分銷商等成本,以及洋品牌因為本土市場進入門檻高抑制市場競爭而導致的價格歧視才是關鍵推手。
“通過海外直購,境外小型零售商能更低門檻進入中國零售市場提升市場競爭從而防止價格歧視,而中國消費者,則能以中國市場一半的價格買到同樣品質的產品。簡單的說就是, 國外零售商繞過所有的中間環節,無需進口代理商貿易商代理批發再轉國內分銷零售商,境外零售商直接銷售給中國消費者。”
這個設想在當年曾碧波先生回國創業的時候被業內認為是天方夜譚,而因為早年曾經擔任eBay中國最早一批核心運營人員,親手操盤推動了eBay中國開展出口外貿業務,并親眼目睹過eBay出口外貿業務如何通過互聯網改造了傳統出口行業,打通中國出口企業和國外消費者的橋梁。在看著國內外差價巨大的今天,他堅信跨境電子商務可以同樣改造今天傳統進口零售行業,搭建一個國內消費者和國外零售商的橋梁。
碧波舉了個例子,上海家樂福超市售價為2000多元的飛利浦電動剃須刀,在國內一些諸如京東,易迅等頂級電子商務網站購買價格為1200元,但通過洋碼頭找海外零售商海外直購,加上入境關稅國際運費到手價僅為800元。“這款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零售價100美金,當地的小型零售商可以以70美金的批發價進貨,所以完全可以以100美金的零售價往中國消費者進行零售,除此之外海外零售商需要支付我們10%左右的服務費,,以及用我們自有國際物流體系40元人民幣左右的國際運費,在訂單包裹進入中國口岸的時候,客戶需要額外支付大約10%左右的進口關稅,最后到達消費者手里就是800元。”碧波說,“更重要的是,你會發現海外零售商,國內消費者,洋碼頭平臺,海關這多方都獲益共贏,而且杜絕了假貨的可能,這其中消費者受益是最大的。”
“我們預計進口的部分增速會遠遠超過出口部分,過去四年里面海外購物的速度增長每年都是至少100%以上的增速,我們估計再過3年,老百姓選擇海外網購的市場會占整體網購市場的7%左右,接近千億左右,那個時候境內電商將會實實在在的感受到國外電商的壓力和沖擊。” 曾碧波信心滿滿的指出,“而且從行業格局來看,進口電商的格局發展對于中國在經濟全球化潮流之下產業分工將會比出口電商格局影響來得更加深遠深刻。如果中國需要走出全球化產業鏈微笑曲線的最底端,中國消費者將決定成敗,而不是賣山寨電子產品的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