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企業家陶利——做企業靠 19年前,他是一個程序員,初出茅廬,經驗不足,憑借一己之力闖世界;
省市領導蒞臨億恩科技推進電 12月22日上午,由河南省商務廳,鄭州市商務局有關領導蒞臨河南省億
怎樣選擇服務器托管商?如何 互聯網開展至今,服務器方面的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注重,假如要停止服務器
一家民營銀行組建的金融人士透露:民間資本申請銀行牌照,銀行名字在工商注冊核準僅僅是第一步。申報銀行牌照的企業,還要按照銀監會的要求填寫申報材料,準備注冊資金,落實經營場所和開設銀行需要的儲備金。既便是完成了這些申報工作,銀監會還會有諸如銀行金庫安全評估和銀行系統安全評估等一系列的評估工作。不難看出,蘇寧銀行名字獲得工商注冊核準,只是邁出了最容易的一步。具體來說,互聯網巨頭們進軍銀行業,有三道必須邁過的檻。
無底限的資金門檻
銀行作為一個特殊的金融機構,對資金的要求也是相當高。我國目前有300多家銀行,鄉鎮銀行的注冊只要5,000萬元,但全國性銀行要10億或100億不等。而注冊資金,不過是進軍銀行業的最低標準。
在很多人認為,銀行是靠存貸匯盈利的金融機構,對資金的要求并不高。10億或100億注冊資金對阿里巴巴、騰訊或蘇寧云商并不是難事。熟悉金融常識的人想必清楚一個常識,那就是巴塞爾協議。
全球所有的銀行,必須遵守巴塞爾協議。巴塞爾協議是一套完整的國際通用的、以加權方式衡量表內與表外風險的資本充足率標準,有效地扼制了與債務危機有關的國際風險。按照巴塞爾協議的條款,互聯網企業申領銀行牌照,銀監會要規定存款準備金率。另據商業銀行內部人士透露,出于風險的考慮,銀監會可能會適當提高民營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
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是20.5%,中小金融機構的存儲準備金率是16.5%。這意味著銀行如果有10,000億存款,那至少需要放1,650億準備金不能動。再加上銀行網點建設,銀行IT系統建設和人員,做一家民營銀行需要上百億資金。顯而易見,對于在激烈競爭中的阿里巴巴、騰訊和蘇寧云商等互聯網巨頭來說,民營銀行的資金門檻確實很高。
政策監管的準入門檻
盡管銀監會已經明確表態,允許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但我們至今并未看到銀監會對民營銀行的明確表態。援引中國經營報的最新報道,對于民營銀行的試點計劃,銀監會內部目前仍未達成一致,但首批可能是3家獲得民營銀行的牌照。如同當年創業板上市一樣,民營銀行牌照發放可能與當地政策有很大的關系。
目前,騰訊申請民營銀行已獲得廣東省政府同意,材料已經上報至銀監會。蘇寧云商申請民營銀行也得到了江蘇政府的同意,蘇寧銀行的名字已經獲得了工商注冊核準。一些媒體稱阿里巴巴也遞交了民營銀行申請,但被阿里巴巴內部人士否認。
騰訊、阿里巴巴、蘇寧云商,都是當地的知名的互聯網企業,并且深得當地政府的推崇。既便是地方政府對三家互聯網企業特殊照顧,在首批牌照只有3張的情況下,銀監會也不可能把牌照全部給互聯網企業。對于一直想進軍銀行業的三大互聯網巨頭而言,數量稀有的牌照數量無疑又是一個比較高的準入門檻。
除民營銀行牌照這一準入門檻外,互聯網企業進軍銀行業仍有太多的監管政策需要落實。金融改革持續了多年,銀行業開放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銀監會擔心的是,諸如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申請了民營銀行牌照后,如何防止他們為自己的關聯企業提供額外的擔保業貸款。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本身就有小微企業貸款服務。未來成立銀行后,阿里巴巴是否會對自己平臺上的企業有額外照顧呢?這是一個監管難題。同樣,騰訊也有類似的小微金融服務,銀監會同樣會考慮對騰訊銀行的監管。
由于互聯網企業都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運營過程中已經有擦邊球的行為。銀監會在發放民營銀行牌照時,對互聯網企業監管力度之難和力度之大是必然。正因于此,銀監會才會對互聯網企業申請民營銀行牌照的態度如此謹慎。
跨界經營的風險門檻
在金融領域,騰訊、阿里巴巴和蘇寧云商等互聯網巨頭并沒有任何優勢。的確,阿里巴巴的余額寶堪稱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典范,但就本質而言,余額寶不過是充當了一個銷售通道而已,與銀行的經營仍有很大差距。
銀行需要有豐富的風險控制經驗,這是互聯網企業并不擅長的。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傳統銀行,憑借多年的數據分析挖掘,建立了可靠的風險控制體系。進入銀行這個領域后,互聯網企業如何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風險控制體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此外,與其他銀行業務的互聯互通,也是對準備申請民營銀牌照的互聯網企業在日后運營中的一個難題。再深一層講,銀行資金存儲、運輸方面的風險如何控制,對跨界到銀行業的互聯網企業而言,同樣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從銀行的業務開展,到諸如資金存儲和資金運輸這樣的日常運營,以及與各大銀行的結算和互聯互通,都在考驗著從互聯網跨界到銀行業的巨頭們。這一門檻,互聯網企業又該如何邁過?
銀行本身就是一個門檻很高的行業,加之銀行的發展關系著經濟的穩定,所以政府監管部門對銀行的開放一直很謹慎。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互聯企業進軍銀行業仍有一段很長很艱辛的路要走,政策監管和高準入門檻,是互聯網巨頭銀行夢想難以照進現實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