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華為2013華為云計算大會于在9月2日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的舉行。此次大會華為以“精簡IT,敏捷商道”為主題,華為將攜手英特爾、SAP、希捷等眾多全球合作伙伴,分享創新信息化解決方案和前沿技術,共論IT實踐和變革之道。在我們看到華為云計算優勢的同時,其實華為還要面臨的一些疑問。
爭搶“數字石油”,國內競爭對手越來越多
誰都知道云計算將會改變互聯網,誰也都知道大數據將會滲透到各個傳統行業,改變傳統銷售、管理、服務模式。
大數據必須要與云計算結合才有意義。數字醫療、汽車數據、飛機數據、智能城市,未來五年新的服務將會飛速拉動云計算的發展,而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對手也只會越來越多。依照華為目前的說法,雖然華為在PaaS層面上也有涉獵,但華為不會“通吃”,而只是要專心做云計算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其他的部分讓利給自己的合作伙伴(比如SAP、比如IBM等)。但問題是,做IaaS是有名的毛利低,進入門檻也不高。如果大量競爭對手涌入,華為的市場遭到分割,利潤遭到削弱,未來面對微利時是要繼續投入還是要做轉型,轉型后是否又面臨更加強勁的競爭,還尚不明了。
解決方案越來越多,價格是個問題
筆者參加HCC2013大會的時候,旁邊正好坐了一位來自傳統行業——礦業的專業人士,得空交談了幾句。專業人士表示云計算在他們公司已經應用了2年左右,原先用IBM,但成本高,需不斷購買硬件,不過現在國內進入云計算領域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越來越多,于是他每家的發布會都去看看,在諸多的解決方案中,只要能滿足企業的管理需求,便宜的方案是首選。這樣看來,企業是否愿意在云計算基礎設施方面投入很多資金尚存疑問,而華為的云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單從價格來說競爭力比較弱。
有點兒“嚇人”的企業移動解決方案
在分論壇上,華為提出了基于BYOD構建的企業移動互聯管控方案。方案中提及企業如何對移動內容、應用、服務進行管控。雖然企業數據與員工數據的分離是一個很好的設計,然而通過這一方案,管理者可以對員工身份、地理信息等數據進行分析,實現對員工短信以及郵件的監控:比如根據員工身份,用篩查關鍵字等方式控制正文與附件中向外發送的內容。這種方案設計對企業或許是一種“貼心服務”;然而對于員工來說,則可能面臨會面臨著隱私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