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應該直接匹配金融本質,是一種公共產品,完全實現交易結算和信貸的免費,從而給人們帶來真正意義上的金融自由。
進入2013年,互聯網金融引起了廣泛關注。從現實存在的狀況來看,目前的互聯網金融包括幾個方面:傳統銀行革命,如網銀、第三方支付;通過互聯網提供資金中介服務,如P2P。
互聯網為網絡主體提供多種金融服務,如阿里金融等。然而,我認為這些還算不上是真正意義的互聯網金融。這些方案都是從傳統金融體系出發,將傳統金融業務的內容通過互聯網絡來實現的一種方式,其業務盈利模式與傳統金融體系沒有太大差別,還是希望通過這些金融業務本身來掙錢。
金融的本質是促進交易的完成,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支持數據處理的高效數據積累,提供了高效的手段來實現這個目標。反思一下,從交易的角度看,我們是否還需要一種叫做“貨幣”的東西,沒有“貨幣”,我們的交易是否能夠完成。可能對于網絡上的交易,傳統貨幣已經是多余。舉一個例子,如果有一天,支付寶突然停止和人民幣等真實貨幣的雙向兌換,會發生什么?我們發現億萬網購的人群和千萬商家會繼續在淘寶平臺上交易,用支付寶結算,然后用支付寶上的余額購買自己需要的產品。貨幣的基本功能,促進交易和結算的功能同樣實現了。
現在,大家在討論誰能終結美元的霸主地位,我覺得可能不是歐元、日元、人民幣等主權貨幣,更可能是一種有巨大用戶和交易量支持的網絡貨幣,以一種新的產品形態,對包括美元在內的整個傳統貨幣體系實現顛覆。
免費是互聯網產品的典型形態,是互聯網發展的核心動力。成功的互聯網巨頭都是靠免費起家,在特定領域顛覆了收費的模式。百度讓查資料免費,騰訊讓交流免費,360讓網絡安全免費,這些互聯網的經典成功就是靠顛覆傳統商業領域的“對價原則”,給網民派發“免費的午餐”發展起來的,他們通過免費方式發展大量的用戶,降低大眾的交易成本,提高社會福利成本。這種情況類似我們的公共產品。當這個業務成為公共產品后,提供此產品的企業具備強大的地位,可以參與該用戶其他業務的分成。獲得了因提高了社會效率而帶來的回報,從而在另一個層面重新確認了商業的基本倫理“對價原則”。
在金融業務領域也可能復制百度信息獲取、騰訊的信息交流、360網絡安全的模式,通過提供一種互聯網上免費的資金融通工具,降低社會的整體交易成本,造就一種新的產品形態。
金融自由應該繼上網自由、溝通自由、安全自由一樣,成為一種互聯網基本人權。前三種自由分別由三個互聯網的巨頭(百度、騰訊、360)幫助實現了。在自由地獲得交易手段,幫助人們實現交易的領域,也應該出現這樣一個互聯網的巨頭。網絡時代生活不應該受金融手段的約束,互聯網可以提供無比豐富、低成本、零成本的金融工具給大家。金融自由不是絕對財富的多少,也不是搞平均主義,消滅個體的差別,而是說可以在做交易的時候,不受交易手段的限制,使雙方更加關注于交易本身。這個信任環境是可以通過互聯網來構建。現實中這樣的模型是存在的。例如在一個家庭里面,夫妻之間,父母和子女之間,以及親朋好友之間的往來交易,可以做到不用考慮金錢的因素。原因是相互之間長期共同生活,有信任,良好的信任預期可以長期存在,而且由于作惡成本太高,不會主動進行信用欺騙。這就是互聯網金融的幾個特點:所有交易可追溯;單個交易和所有人相關;交易永續存在;作為交易中介的貨幣,內容豐富卻又幾乎隱形;沒有通貨膨脹,也沒有通貨緊縮。
在這種場景下,交易效率最高,完全沒有阻礙,比使用任何傳統貨幣都更加優越。這就是完美貨幣的特點:無處不在卻又無處可見。也許會有一天,互聯網金融工具會成為像陽光和空氣一樣重要,同時又是普通而又免費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