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看好的京東九州通聯盟最終以分道揚鑣而告終。雖然中國目前藥品零售已經突破兩千億,網上藥店因此在前幾年成為電商行業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并曾被稱之為“電商藍?!?,但南都記者了解到,目前還沒有一家網上藥店真正實現盈利。而對比發展得如火如荼的美國網上藥店,中國的網上藥店無論從政策、體制再到經營手法上,有著先天不足的缺陷,單靠賣藥,短時間也看不到盈利的可能。
美國非傳統網上藥店
“網上藥店”起源于美國,全球首家網上藥店Drug-store主營處方藥、OTC和美容產品,曾得到知名風險投資基金和亞馬遜的支持。隨后Soma和PlanetRx的出現,令網上藥店成為互聯網中的明星。
南都記者了解到,在1998年~2007年這十年里,美國網上藥店銷售規模從143億猛增至531億美元。在對比2008年藥品各業態增長分析中顯示,網購業態的增長比例為5%,與大賣場增速一致,并超過傳統連鎖2.9%的增長速率。
但中康資訊首席技術官任光會透露,與中國不同,美國網上藥店實際得益于美國藥品福利管理模式,通過幫助保險公司開展健康服務,做會員管理衍生而出。這類企業最初開展對藥品與疾病的管理,后來發展到藥品分銷,借助的介質從起初的電話發展為今天的網絡。作為將廠家、保險公司、政府、基金聯合在一起的紐帶,為消費者提供專業性服務,同時達到幫助政府與保險公司控制費用的目的,這就是美國網上藥店?!?
美國藥品網購的銷售模式在快速發展中,派生出兩種代表模式:一是由PBM模式發展起來的非傳統網上藥店;二是由傳統藥店開發的網上購藥模式。
任光會表示,由美國第二大連鎖藥店CVS的銷售結構可以看到,郵購業務即網上交易占其營業額的34%,另一部分需到實體店購買的網絡銷售占65%。郵購客單價相對更高,平均達到244美元。這是美國的非傳統網上藥店。
早期網上三巨頭沒落
為了抗擊非傳統的網上藥店對實體藥店份額的侵蝕,美國傳統藥店也紛紛開發自己的網上藥店。值得注意的是,當初Drugstore的市值一度超過70億美元,但互聯網泡沫破裂后其市值跌至不足1億美元,之后進入連續十年虧損之路。為扭虧為盈,Drugstore先后開了7個獨立B2C網站,結果資源過于分散,導致最終于2011年被Walgreens收購。而Soma早在1999年就被美國連鎖藥房CVS收購,PlanetRx則因資金鏈斷裂而破產。也就是說,美國最早的三大獨立網上藥店已全部沉沒。
電商咨詢機構萬擎咨詢CEO魯振旺對南都記者透露,美國處方藥市場份額占65%左右,客單價和毛利潤率都比較高,以網上藥店和郵購為主的新渠道僅占美國藥品市場超20%的規模,但這并不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因為處方審核權和健康險的藥品目錄掌握在數以千計的藥品福利管理機構(PMB)手中,這些機構主要為保險公司和福利機構提供第三方服務,包括福利計劃、藥品目錄、處方審核和零售藥店談判等,很多PMB也有自己的藥品郵購中心,網上藥店跟PMB的利益并非一致,很難被PMB放到合作名單中。
中國沒有一家真正盈利
中國直到2005年12月京衛大藥房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后,才出現第一家網上藥店,后來陸續有三十多家藥店拿到了這個證書。有業內人士透露,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家網上藥店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更沒有一家真正盈利過。2011年淘寶商城開辟醫藥館,一度給迷茫期的網上藥店行業帶來了曙光,卻由于資質問題被藥監局暫停營業;風投們對網上藥店的態度出現分歧。
有不愿具名的國內某連鎖藥店高管對南都記者透露,“中國網上藥店的環境很惡劣,醫院占據了藥品銷售的74%左右,尤其是處方藥。真正屬于醫藥電商的市場空間僅是藥店零售的OTC部分,大概僅有五六百億的規模,由于醫保也沒有向網上藥店開放,這個規模也得打個折扣,而OTC藥品存在單價和毛利率低的特點,網上藥店在物流和藥劑師服務上耗費更多成本,其實并不適合開展電子商務業務。”
“我可能是個悲觀主義者?!濒斦裢鷮δ隙加浾哒f道,從中國的醫藥政策和電子處方的發展分析,短期內沒有推行的可能。
相對于OTC藥品來說,保健品和營養品市場增速在25%以上,市場規模、客單價和毛利率都遠高于OTC藥品。“高毛利的保健品或血糖儀等某些醫療器械,或許才是網上業務的真正支撐?!鼻笆鲞B鎖藥店高管對南都記者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