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h公司推出“愿望衣櫥”應用,希望在賣家的二手物品出售中,復制之前的新產品促銷模式,并面向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面對Poshmark和Threadflip的老牌競爭對手,“愿望衣櫥”可謂任重道遠。
一談到運用Fancy、Wanelo、Polyvore 或Fresh等應用聚合器進行移動購物,你只會想到借助算法或眾人推薦模式嗎?近來,一家名為“愿望”(Wish)的創業企業推出“Adwords購物”應用,準備與上述應用正面交鋒。昨天,該公司拓展了自動匹配技術,用戶將借此進入新的產品領域——“愿望衣櫥”移動市場。這種功能目前允許近1500萬用戶在各自的衣櫥中實現購買和銷售。
Wish公司的團隊由曾經任職谷歌、雅虎和Facebook的員工組成,他們的技術協作創始團隊認為,最好能用一種算法將消費者與想購買的物品連接起來,當然,引人入勝的移動體驗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谷歌,我們的工作是將數十億個不同查詢與網頁匹配起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彼得·舒澤維斯基(Peter Szulczewski)解釋說,他曾在谷歌公司工作七年,主要業務是開發AdWords、AdSense和搜索。 “我們認為,要將數以百萬計的消費者與最好的產品連接起來,實際上只能通過技術。”
與Wanelo或Polyvore不同,Wush不是依靠“趨勢”和流行產品排名來推動電子商務銷售,而是更加側重于幫助用戶找到自己喜歡的產品。
該公司最初開設了一家愿望清單網站,允許用戶將喜歡的物品添加到各種列表中——與Pinterest的剪貼板沒有什么不同,只不過是專注于購物。一旦新物品被添加后,Wish就會對用戶的喜好有了更多了解。然后,它可以幫助商家針對消費者的喜歡,推薦后者有興趣的商品。
舒澤維斯基說,例如商家有100套藍色蕾絲禮服要出售。Wish會找出在愿望清單上列出藍色蕾絲禮服的用戶。商家便可以在這些消費者瀏覽網頁的時候組織促銷活動,甚至是推送通知。
目前,Wish與大約500家亞馬遜和eBay商家有合作關系,這些商家每天可接觸到約50萬活躍用戶。
現在,該公司正推出“愿望衣櫥”應用,將產品匹配技術引入市場,與Poshmark或Threadflip類似,愿望衣櫥允許用戶將二手物品出售給其他應用用戶。
與那些更多依賴用戶發起搜索、組織“銷售”派對和使用其他手段的競爭對手不同,Wish嘗試利用自己開發的算法,將買家和賣家連接起來,并從銷售額中收取20%的傭金。
Wish公布的財報顯示,目前,每周的業務量正在以15%的速度增長,用戶每天增加的商品數量為500-1000萬件,與家人和朋友分享的產品和列表數量達到20萬件。消費者平均每天的應用瀏覽時間為30分鐘,每個人列表中的商品數量平均為19件。
雖然這些指標看似相當亮眼,但該公司并未透露已處理的交易數量,或交易金額。因此,無法斷言相對其他競爭對手的技術,Wish的流行商品排序究竟強在哪里。
舒澤維斯基說,“通常情況下,當一個新客商加入時,我們會讓他們選擇三到五個產品試運行一下,但它們往往在48小時內就上架上百個產品。”不過他承認,在最初幾天的交易中,他們確實會為商家提供一些支持,以便使其達成交易,因為該公司希望向零售商證明,Wish的確是有成效、有意義的分銷渠道。
但是,如果該公司現在想在“愿望衣櫥”應用中吸引同樣多的注意力,就必須向競爭對手Poshmark或Threadflip一樣,向消費者證明,它確實物有所值,特別是他們必須將二手物品的銷售和新產品的促銷統一在一個屋檐下。此外,他們還要瞄準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15-25歲的女性),而Wanelo只針對小女生,Poshmark則面向熟女。因此,這是一個更加嚴峻的挑戰。
日前,Wish公司已經邀請10,000個賣家參與“愿望衣櫥”應用的測試,并同時推出了iOS版和Android版,希望覆蓋盡可能多的移動設備。